在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55家上市公司中,2024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双双降低的公司多达29家,占比过半。

锂电池,储能电池

中上协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除已公告拟延迟披露和退市公司外,我国境内股票市场(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全市场”)共534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9万亿元,净利润3.13万亿元;3032家公司营收正增长,414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8%。

中上协还提到,部分行业呈现阶段性产能释放、竞争内卷,但依然不改长期发展预期。

储能市场正是如此。电池网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储能市场“国内卷价格、海外去库存”趋势延续,相关上市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因此受到影响,行业整体承压,但未来可期。

逾半数上市公司营收与净利双降

在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55家上市公司中,2024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双双降低的公司多达29家,占比过半。

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上市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汇总

营业收入方面,55家上市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总计约9622.51亿元,平均营业收入174.95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有15家,其中比亚迪达3011.27亿元,宁德时代为1667.67亿元;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有23家,其中12家增长幅度超过10%,幅度最大约76%;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的企业有32家,占比近六成,降幅超过10%的有22家。

净利润方面,55家上市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总计594.08亿元,平均净利润10.80亿元;有38家实现盈利,超10亿的有10家,其中净利润超百亿依旧仅有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有23家,其中,“便携储能第一股”华宝新能增幅最高,达242.70%;同比负增长的企业32家,降幅最高达到787.83%。另外,出现亏损企业有17家。

尽管约六成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储能电池及系统领域上市公司依旧持续加码技术攻关,上半年研发费用保持正增长的公司达37家,占比超67%。

2024年上半年A股营收TOP10(非金融石油石化)

2024年上半年A股营收TOP10(非金融石油石化)

2024年上半年A股净利润TOP10(非金融石油石化)

2024年上半年A股净利润TOP10(非金融石油石化)

另据wind数据,在剔除石油石化及金融企业后,2024年上半年A股营收TOP10中,比亚迪上榜,营收超3011亿元,排名第7位;2024年上半年A股净利润TOP10中,宁德时代以228.6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五,日赚近1.79亿元。

多家电池公司储能业务优于动力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电池领域A股上市公司储能业务表现相对优于动力业务。

动力与储能板块业绩

以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中5家A股上市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为例,上半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营收为288.25亿元,同比增长3%;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业务营收为1126.49亿元,同比下降19.20%。

比亚迪未在半年报中单独公布储能电池相关业绩数据,但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弗迪电池董事长兼CEO何龙日前提到,早在2008年,比亚迪在全球率先提出了太阳能、储能和电动车的绿色梦想,打通能源从获取、存储到应用全产业链环节,基本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循环。随着全球新能源需求不断快速增长,储能现已成为集团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上半年,亿纬锂能储能电池板块实现营收77.74亿元,同比增长9.93%;储能电池出货20.95GWh,大幅赶超动力电池,同比增长133.18%;上半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板块实现营收89.94亿元,同比降幅25.79%;动力电池出货13.54GWh,同比增长7.03%。

上半年,国轩高科储能电池系统实现营收43.39亿元,同比增长4.64%;上半年,国轩高科动力电池系统营收117.01亿元,同比增长11.67%,虽然储能电池营收增速不及动力,但毛利率远高于动力。

上半年,欣旺达储能系统营收5.95亿元,同比增幅为31.49%;上半年,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收62.01亿元,同比增长19.58%,毛利率也远低于储能。

港股方面,上半年,中创新航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达到27.4亿元,同比增长43.2%;上半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销售收入为97.24亿元,同比下降6.3%。

储能电池与系统集成领域呈现五大特点

整体来看,储能电池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低价竞争蔓延

企查查今年8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储能相关企业20.46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整体增长态势,且增势在近两年尤为显著。2022年、2023年全年注册量分别同比增长275.02%、80.79%至4.14万家、7.49万家。截至8月底,今年已注册5.44万家储能相关企业,其中前7月注册4.83万家,同比增长28.28%。从区域来看,广东现存2.77万家储能相关企业,居全国首位。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深圳分别现存1.15万家、1.12万家储能相关企业,不相上下,分居一二。

国内现存储能相关企业20.46万家

此外,还有不少非上市公司也在发力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领域,并且多家公司成绩亮眼,例如海辰储能、力神电池、远景储能、蜂巢能源、楚能新能源、瑞浦兰钧、昆宇电源、海博思创、新源智储、电工时代、融和元储等等。

而随着储能赛道入局者的不断增长,行业竞争也在加大,去库依旧承压。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55家上市公司中,36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增长,26家上市公司存货增长。同时,37家应收账款在同期营收中的占比超50%,其中12家占比超100%,行业竞争严酷。

同时,自2023年以来,在供需错配下,行业内卷加剧,储能领域价格战蔓延,投标价格屡创新低,这种趋势在今年依旧延续。

来自咨询机构InfoLink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80Ah磷酸铁锂电芯自1月底均价0.42元/Wh降到7月底0.34元/Wh,最低价跌至0.29元/Wh。与此同时,储能系统价格也紧随其后,自3月以来逐渐步入“0.5元”时代,且近期仍在继续下探,部分最新开标报价已跌破0.5元/Wh,较年初降幅已超过40%。

例如,今年5月济柴动力发布的5MWh液冷储能系统电气分部件框架协议项目,储能电池系统最高限价为0.478元/Wh,电芯最高限价0.33元/Wh。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近日表示,未来储能系统的成本下降,主要依靠的不是电芯的成本下降,而应该是系统标准化的成本下降。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储能电芯的价格总体应该保持稳定,甚至高一点,对产业才是健康的。行业应该聚焦于在技术创新和性能提升方面,提升储能电芯的市场价值,而非单纯以低价竞争。

海外挑战加剧

近年来,海外多个国家制定了储能发展目标,并为储能项目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以降低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提高其经济性。随着国内低价竞争加剧了市场洗牌,储能电池企业纷纷开始强化全球化销售与生产。

但地缘政治及潜在的政策不确定性等风险对储能行业仍存在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出口业务构成了诸多挑战,这一点从上市公司半年报中也有所印证。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的32家公司中,降幅最大的是“储能第一股”派能科技,降幅达到66.39%。对于业绩下滑,派能科技表示,主要原因是“海外下游企业持续去库存、部分国家和地区政策变化及短期经营成本增加等影响。”

2024年上半年,派能科技境外主营销售收入为8.1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94.94%。

其次为“2024年A股开年第一个IPO”——艾罗能源,营业收入降幅为53.41%。艾罗能源主要面向海外客户提供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以及并网逆变器。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32家公司中,珈伟新能同比降幅达787.83%,在上半年,珈伟新能境外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高达63.51%。公司业务大致分为新能源发电相关业务(含工商业储能电站业务)及光伏消费产品的研产销。

订单走向GWh级

目前,电力系统储能仍是国内储能市场最大应用领域,而海外市场户用储能蕴藏着巨大的增量空间,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储能大单频现。

8月,储能领域最大规模集采开标,此次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电池规模集中采购项目总规模为14.54GWh,楚能新能源(4.01GWh)、宁德时代(2.12GWh)、力神(2.12GWh)、鹏辉能源(1.87GWh)、南都电源(0.99GWh)、海辰储能(3.43GWh)等电池公司中标份额均达GWh级。

7月,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签约7.8GWh储能项目。当月,特斯拉和Intersect Power达成合作协议,将为后者提供15.3GWh的Megapack电池储能系统。储能领域的单笔合同纪录不断被刷新。

大电芯正兴起

2024年以来,得益于降低电芯的BOM和制造成本,提升能量密度与土地使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等优势,随着工商业及源网侧储能场景应用的不断拓展,以及储能电池技术的进步,大电芯应用正在提速。

电池网注意到,年内多个招标项目集中采购314Ah电芯,储能行业正从280Ah向314Ah电芯过渡,并逐步向500Ah+电芯发展。

储能电池企业也纷纷推出500Ah以上大电芯,带动系统容量走向6MWh+,甚至8MWh+。

近日,兰钧新能源携手中车株洲所共同推出酝酿多时的新一代688Ah储能专用大电芯;远景储能推出单箱8MWh储能系统,使用700Ah大电芯;鹏辉能源发布590Ah大容量电力储能电芯新品……在企业积极布局下,储能领域大电芯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增加。

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就是采用的大电芯方案。不过,宁德时代也提到,电芯不是越大越好,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制造难度、寿命、安全等各方面。

安全问题凸显

储能电池向更大容量迭代的同时,由于其容量增加,内部热量积累更为显著,散热难度也随之增加,一旦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扩散也会加剧,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5月,美国加州圣地亚哥Otay Mesa的Gateway储能电站发生火灾,消防员经过一天多时间才基本控制了火势,不过,随后该电站电池又多次复燃,大火持续六天,为储能行业安全再次敲响警钟。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近日表示,在电芯做大的同时,企业要做好热管理,要特别关注大电池的新型制造技术,从根源上解决电池安全问题。蜂巢能源短刀电芯内阻更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更高,在储能电芯“向大而生”的发展趋势下,短刀叠片是储能电芯最优解,是储能电芯发展的未来,能为储能行业提供更安全、更大容量和更低成本的电芯。

刘金成也认为,大型化后电池的安全症结点不在于电芯,而在于连接,因此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的关键在于降低连接数量和提高热管理技术,同时也需要监管部门推出新的安全管理标准来规范设计和生产。此外,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监测电池状态,提前解决热均衡等问题,也是未来提升电池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结语:“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储能电池行业目前虽仍处于周期低谷,但长期向好发展趋势不改。

国内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意味着我国已提前完成了2025年规划目标;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其中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

全球来看,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224.2GWh,同比增长40.7%,其中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03.8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90.9%。该机构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1397.8GWh。

ABEC 2024|电池“达沃斯”

2024年11月13日-15日,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第11届中国(广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4|电池“达沃斯”)暨第14届(2024年)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成长潜力奖/优秀供应商颁奖盛典将在广州·南沙举办,届时将有来自海内外电池新能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企业家、专家、教授、知名投资人、主流媒体以及政府机构等600+嘉宾出席盛会。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顺势周期 破局向新——大时代下电池新能源产业的中国力量”,将聚焦电池新能源最新政策风向、先进实用技术、市场变化和趋势,破局向新,共探产业大时代下电池新能源产业的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陈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新闻热线:400-6197-660-1

电池网微信
锂电池
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